初秋治燥宜选增液汤

2015-06-05  4119  来源:老人报 

秋天因晴多雨少,气候常较为干燥,加上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呼吸道及胃肠道疾病。人们往往会在口、鼻、皮肤等部位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更甚者会出现干咳气促、痰液粘稠难以咯出、大便干结等症状。不少老年人因抵挡不住“秋老虎”的侵袭,纷纷到医院求医。

指导专家: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邓力

见习记者陈晓琨通讯员高三德

中医认为,燥为秋天的主气,有干涩易伤津液及易损肺脏的特点。而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夏末带有余热之邪为温燥,深秋近冬结合寒气之邪为凉燥。结合现时温燥肆虐的情况,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邓力推荐了一条治燥良方——增液汤。

增液汤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书中介绍到:“全方药少力专,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

增液汤由玄参、麦冬、生地三味中药组成。玄参滋阴清热,能起到润燥通便的作用;生地味甘苦,性质偏寒,不但清热养阴,还助玄参增加滋阴润燥之功;麦冬性味甘寒,可滋养肺胃,润肠通便。三者合用,对于治疗温燥引起的皮肤瘙痒、干燥皲裂、咽干口渴、干咳少痰及大便干涩不畅等一系列症状疗效显著。另外,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增液汤对口腔溃疡、慢性牙周炎、过敏性结肠炎、肛裂、痔疮等疾病亦有一定疗效。

邓力指出,增液汤虽然具有增液、抗炎、解热、增强胃肠道蠕动等多种功效,但在使用时必须结合自身体质,不能药石乱投。如肥胖痰多及脾虚泄泻患者,体内水液运化失调,常伴有大便溏薄,俗称“拉稀”的症状,饮食上应避免寒凉之物。但增液汤性质偏寒,脾虚泄泻者食用后不但不能缓解秋燥,更会加重腹泻。还有,外感患者也不能胡乱服用。因为外感期间服用滋补之品,会造成滋腻,容易闭门留寇,使外感缠绵难愈。所以在选用药物治疗秋燥时,需细心辩证,切忌以偏概全。

除了使用药物治疗秋燥外,老年人还应注意日常保健。适当增加锻炼,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排便通畅。每日适量饮用蜂蜜,能改善秋燥引起的咽喉干涩,以及使用红糖水外敷瘙痒处,也能起到滋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