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发现的六大“隐疾”

2015-02-01  3252  来源: 

小小的B超探头在肚皮上游走,许多“隐疾”便会被发现。说是“隐疾”,是因为身体没有或暂时没有不适感,在体检前,人们对它的存在完全不知。河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对数万例健康体检者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隐疾”排行榜的前六位,提醒大河健康报的读者朋友们,哪些是该引起重视,哪些是可以放心的。

第一位:脂肪肝

河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刘永生说,脂肪肝位居“隐疾”排行榜首位,检出率极高,其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最重要的原因是肥胖、嗜酒,而肝炎、糖尿病等疾病也是常见的原因。

如果其他检查没有发现具体病因,那么早期脂肪肝无需特殊治疗,重点是改变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戒酒等。

轻中度脂肪肝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是可以逆转的,若重度脂肪肝长期持续,则可进一步加重甚至发展为肝硬化。

第二位:甲状腺结节

2013年,中华医学会发布了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达18.6%,但其中只有5%~15%的结节属于恶性。

刘永生主任说,甲状腺结节以良性居多,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定期随访。只有少数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比如结节导致局部压迫症状,如压迫到呼吸道、食道,合并了甲亢,结节进行性生长、有恶变倾向,患者思想顾虑过重以致影响正常生活等。

第三位: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很常见,女性的发病率更高。怀孕、肥胖、高脂饮食都有可能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胆囊结石刚开始形成,或在胆囊内未发生嵌顿时,患者常无不适感,或仅仅有时出现轻微腹胀、腹痛。以后是否出现症状,则视结石的大小、部位、是否梗阻。但即使没有症状,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也会增加癌变的可能。

胆结石一般常伴有胆囊炎,结石的位置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故最好就诊治疗。少量的小结石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无需手术。

第四位: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肿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等,是良性的;另一类是腺瘤和腺癌,属于肿瘤。B超发现的大部分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但B超有时难以确定息肉的良恶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其他情况,决定是否选择CT或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良性的胆囊息肉可暂不处理,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B超检查便可,视病情发展情况再做处理。而疑为恶性或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手术切除胆囊。一般认为,息肉大于1厘米,特别是单发、宽蒂,短期内迅速增大,伴有胆囊结石或有明显临床症状,或怀疑恶变者,应手术切除胆囊。

第五位:肾结石

在健康体检中,肾结石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30~60岁年龄段比较多。临床上,一部分肾结石可能长期存在而无明显症状,特别是较大的鹿角形结石,虽然结石较大,但因不易活动,反而不会引起疼痛。B超检查能发现X线阴性的结石(直径大于0.5厘米时即可显示)。20岁以后的成年人,每年都应进行一次双肾B超检查,如发现有肾结石存在,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第六位:肾囊肿

肾囊肿,就是肾脏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有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等。一般多囊肾和部分单纯性肾囊肿是遗传性疾病或先天发育异常形成的,肾脏损伤也可引起肾囊肿。

“囊肿”这个词给体检者带来的“惊吓”不小,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肾囊肿无症状,小部分患者可因囊肿本身及囊压力增高、感染等,出现血尿、腰痛、高血压等。一般都不会有恶变的危险。

对于小的肾囊肿,无症状时不需要做任何治疗,但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是否继续增大。症状明显、囊肿不断增大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记者刘坤通讯员王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