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晚期肿瘤患者释放不良情绪

2015-01-02  2810  来源: 

老木是一个中晚期的肠癌患者,跟很多肿瘤病人一样,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中药、免疫等,可是不幸的是,还是出现了复发和转移。刚开始治疗时,老木还是比较积极的,即使是化疗期间,也喜欢在楼顶摆弄个花草,还能提着满满一桶水上到楼顶呢。可是随着复发、转移的出现,再加上有些治疗方法已经不适用了,老木的情绪开始低落。一次去看中医,医生说了一句,你现在的体质很虚弱啊。结果,去看病时还好好的,回来就每天坐在客厅的一角,灯也不开,话也不说。

最近,在医院打营养针的老木,情绪出现了奇怪的波动:不同的家人来陪护他,他的态度大相径庭。老伴儿陪他的时候,他就经常找碴儿,吵架,这也不是,那也不对,情绪非常激动;大女儿来的时候,他喋喋不休地抱怨,说给他的病越治越差,情绪非常悲伤;小儿子来的时候,他则是缄默不言,情绪像小孩儿的脸,一天三变,焦急的家人只好找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心理咨询师焦妙蕊寻求帮助。

病人和家属都要接纳患病事实

“病人之所以有这种情绪波动,可能是因为他本人还没有接受事实。比如很多人刚查出肿瘤时,都会觉得是不是弄错了,接下来会到其他医院再做检查,其实这就是一个心理的缓冲过程。老木也一样,现在可能还没有,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实。但是,只有接受了现实,接下来才能面对,不接受就没办法改变。

另外,可能病人感到自己的感受被忽视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再引起重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因为面对一个慢性病人,家属的耐心也在不断消耗,面对病人的疼痛,心情的烦躁,家属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不希望他这样,甚至会犯嘀咕:是不是太娇气了。面对病人表现出的痛苦也慢慢麻木了。实际上,疼痛、舒适都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他觉得有多疼,那就是有多疼,所以家属没有感同身受,就不应该觉得,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而应该接纳:他就是这样,他确实很不舒服。对患者要有足够的尊重、理解和接纳。

家人学会倾听,帮患者释放不良情绪

面对病人的这种情况,焦妙蕊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你要认识到,这是你的家人,你就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不要因为病人的情绪不好就逃避,不愿意回家,回家看看也是说两句就赶快走。这样病人的不良情绪没有经过诱导,未经合理的方式释放,就会越积越多。

在倾听的时候,不要只是听,还要有适当的回应,让病人感觉到你听进去了。其实就像我们平时一样,自己说话别人有没有听进去,自己是很清楚的,病人比普通人更敏感。所以,既然坐下来倾听,就不要敷衍他,在回应中还可以尝试着说出他的感受。

家属还可以引导病人做一些幻想,比如,你是不是想着以前我们一起去哪儿玩的时候做了什么,比如,那天忽然想起来家人一起做的什么什么等,让病人的情绪里加入一些美好的东西。

甚至,焦妙蕊认为,在必要的时候,与其藏着掖着,不妨把话说开。比如,现在的病情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医生认为可能的寿命还有多长,您希望做些什么,怎样度过这些日子。因为一旦家里有肿瘤病人,通常家属是谈癌色变,将它列为禁忌话题,往往病人自己也没有想过,到底想怎样过接下来的日子这个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病人认识和接受事实。

心理建设得好,对肿瘤病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治疗效果也是显著的。所以,哪怕只是每天多几分钟认真倾听,也能大大缓解病人的思想压力。

心理暗示很重要,但暗示要具体

家人发现,老木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别人影响。哪怕别人无意的一句话,都能影响他好几天。

焦妙蕊认为,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信心已经被慢慢地消磨殆尽,所以,很需要别人帮他建立信心。现在肿瘤专科的医生在对患者说话的方式上已经比较注意了,如果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医生,家属最好事先跟医生做个沟通,病人对医生说的话是比较信赖的。焦妙蕊曾经遇到过一个化疗副作用很严重而不肯吃饭的病人,焦妙蕊就对他说,临床大量病人的情况显示,这个副作用最厉害的就是第二天,第三天开始好转,三天后就会完全消失。第二天病人就跑来跟她说,真的没那么难受了,过了三天,再遇到这个病人,病人笑着说,你真是神了,果然完全消失了。“实际上,我是神了,但也是他帮我达到神的效果。”焦妙蕊说。

而作为朝夕相伴的家人,更是少不了做心理暗示,但是要注意,心理暗示要具体,不要泛泛而谈,总是说一些类似于你今天气色不错的话,而要具体到某一件事上,比如说:你今天胃口比昨天好啊,我数着呢,比昨天多吃了几口饭。在这种心理暗示下,病人就会不自觉地多吃几口。

□记者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