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2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铁蛋白升高病案

2014-12-17  3715  来源:张云鹏内科经验集 

章节 2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铁蛋白升高病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铁蛋白升高病案
强某,男,37岁,门诊号65108。
2001年4月23日初诊。
主诉:胁痛3年。
病史:以往有乙肝病史3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时有波动。以右胁疼痛为苦,精神疲乏,夜寐不安,时有耳鸣,小便色黄。又因血铁蛋白升高,有一医告之为肝硬化先兆,从此忧愁不堪。就诊之目的为降低血铁蛋白。
舌诊:舌质暗而尖红,苔薄黄腻。
脉象:脉细弦。
检查:2月2日B超检查:肝光点增多,门脉内径12mm。
实验室检查: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636Ixge/L(正常值18~300ug/L)。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铁蛋白升高。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分析:热毒内伏,气滞血瘀,肝络不和,心失所养。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理气活血,疏肝通络,养心安神。
处方用药:紫花地丁30g、白花蛇舌草30g、六月雪30g、延胡索15g、八月札20g、莪术15g、丹参15g、郁金10g、生黄芪15g、炒枣仁30g、炙远志6g、茯神30g、莲心6g、佩兰30g、生米仁30g、陈皮6go每日1剂。
随访:病情稳定,5月21日复诊:因胁痛明显,原方莪术改为30g,大便不畅加芦荟1g,舌脉如前,继续服药。
患者忧虑不宁,6月6日,赴肿瘤医院检查甲胎蛋白3.2ug/L(正常值<201xg,/L),癌胚抗原1.6ug/L(正常值<5ug/L),B超正常,肝功能正常。6月18日来诊,胁痛尚有,纳谷正常,时感腰酸,舌质暗而尖红,苔白腻,脉细弦,遂于上方加杜仲10g,继续服药。
8月1日化验:血清铁27.5umol/L(正常值27umol/,L),总铁结合力81.2Ixmol/L(正常值77¨mol/L)属基本正常,患者比较满意。但还希望复查一次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8月13日诊得胁痛减轻,夜寐亦宁,腰酸改善,舌质暗红,苔薄白,与初诊淡黄腻大为改观,脉仍细弦,仍守原方。其后,大便不畅,芦荟改为3g,大便溏薄则去芦荟,夜寐较安,遂去远志、莲心,舌苔腻渐化,去佩兰,胁痛又起,加丝瓜络10g,作个别调整。
2002年1月24日复查: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269ug/L(正常值3001ug/L),已下降至正常范围。患者才放下心中“肝硬化”之悬念。
按:前来就诊者,往往持实验室报告、B超、CT检查报告、心电图报告等,提出明确的解决某项阳性或某项异常指标的要求。血清铁作为肝脏病观察的指标,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普遍采用,其后又被医家放弃。最近某些医院,又重新启动。血清铁,反映血中游离铁离子水平;铁蛋白反映人体铁储存量。铁过多可造成肝损害,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本案血铁蛋白升高,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方法,进行论治。胁痛2年,久痛入络,结合舌质暗,为气滞血瘀,肝络不和,理气活血,疏通肝络,刻不容缓;舌质尖红,苔薄黄腻,小溲色黄,脉有弦象,为热毒内伏,邪犯肝经,又当清热解毒,阻止疾病发展;夜寐不安,忧虑重重,属心失所养,养心安神在所必用,调整心态,有利肝脏恢复。三方齐头并进,协同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