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一)

2015-01-16  4869  来源:《蒲辅周医案》 

湿热(一)

罗XX,女,62岁,已婚,干部,1961年4月1日初诊。

二十年来经常腹泻,近年来才基本治愈。去年夏季开始有舌干并见舌苔发黑色,曾服中药而好转,至同年9月有心绞痛现象,那时舌仍黑而干,以后因出差,于十一月发现脸腿浮肿,并头晕觉身有摇晃感,舌苔一直发干而色黑,今年一月请某中医治疗,身已不摇晃,舌干及苔黑亦好转,以后服人参归脾丸,近来浮肿尚未痊愈,舌苔又觉干黑,失眠很久,常服安眠药,食欲较差,二便正常,无吐痰及发热。脉沉濡,舌质淡,苔薄白滑罩灰,断为脾湿,乃实非虚,湿郁化热,治宜和脾利湿。

处方:

连皮茯苓三钱 苡仁四钱 萆薢三钱 石斛三钱 茵陈三钱 豆卷四钱 枯黄芩一钱 广陈皮一钱五分 法半夏二钱 建曲二钱 通草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五分 服四剂。

4月10日二诊:舌干已减,最近易出汗,仍失眠,常服安乐神,睡眠不佳时则大便增加数次,但不太溏,食欲转佳,仍腹胀,脉沉缓,舌正灰苔见退,认为汗出乃湿从表解,故食欲转佳,仍宜调脾胃,清湿热。

处方:

保和丸六两 每日煎三钱,早晚二次分服。

5月23日三诊:服药时舌干及黑苔基本消失,停药时逾二旬后,又觉舌干,食欲较差,大便有时不畅,身酸痛,仍失眠而有头痛,无大苦,下肢尚有轻度浮肿,据某医院检查,认为与心脏有关,脚趾有湿气发痒,小便正常,面黄,脉沉濡,舌质淡,苔白滑腻,仍属脾弱湿滞,治宜温脾化湿。

处方:

苍术一钱五分 防己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连皮茯苓三钱 苡仁四钱 萆薢三钱 石斛三钱 茵陈三钱 豆卷四钱 广陈皮一钱五分 法半夏二钱 建曲二钱 通草一钱五分 服五剂。

6月9日四诊:服药后症好转,近来因工作忙而停药十多天,又觉口渴舌干,夜间较甚,食欲不佳,大便不畅,每天一到三次,量少而干,矢气多,夜间腹鸣,失眠仍常服安眠药,脉右沉微滑,左沉濡,舌质淡,苔薄白腻,后根秽,仍属湿郁中焦而化热,治宜清宣,微苦微辛淡渗法。

处方:

厚朴二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广陈皮一钱五分 茵陈二钱 白蔻仁八分(打) 苡仁四钱 豆卷三钱 滑石块三钱(布包) 藿香梗二钱 建曲二钱 枯黄芩八分 通草一钱 四剂,服完后续服保和丸,仍每日水煎三钱,早晚二次分服,在较长期服保和丸之后,症状基本消失,未见复发。

按:患者素体脾弱湿重,经二十年左右之慢性腹泻,治愈不久,而又表现为舌干苔黑,脸腿浮肿等症。根据前人的经验,黑苔而燥,属热结阳明,黑苔而润,属寒中太阴,湿困脾胃,或中暑,或湿痰郁热等亦可见之。《内经》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今患者久病于湿,时值春季,所以既非中暑,平时无痰,体不肥胖,脉沉濡不滑而亦非痰郁,寒象亦不明显,所以认为脾为湿困及湿久化热。治以和脾利湿清热等药,症状很快好转,但停药稍久,仍易复发,因湿为粘腻之邪,不易尽除,以后常服保和丸,调理脾胃,清利湿热,俾脾胃健运,湿不停滞,而症状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