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事传奇(1)

2014-11-22  3747  来源:新浪博客 

一味黄土治水肿

□周止敬

伏龙肝又名灶心土,俗名“黄土”,即炉灶中间泥土经火烧焦处。也正是此药,曾治好了宋神宗太子的病。

1079年,宋神宗之子患了一种水肿病,虽经宫中太医多方诊治,但疗效甚微。于是,皇帝只好贴出告示,请天下的名医到宫内诊治。当时,有个名医叫钱乙,用现在话来说,钱乙是当时的儿科专家,山东郓州人,也是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钱乙揭榜进了宫,替太子诊脉后,挥笔写下处方,宋神宗一看,只有一味“黄土”,当即发怒道:“黄土怎能治病?”钱乙答道:“皇上息怒!太子的病在肾,肾属水,水以土克为宜,但用无妨。”

宋神宗见他说得恳切,便将信将疑地命人煎好药喂给太子,说也奇怪,太子服完1剂,立竿见影,服完7剂后,竟然痊愈了。宋神宗不断称赞他医术高明,马上提升钱乙为太医丞。

伏龙肝,就是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焦土,中医认为,伏龙肝性温,有温中健脾、益气止血、和胃止呕、涩肠止泻等功效,可治疗呕吐泻泄、腹痛、便血等症。

大众卫生报

慈禧染奇疾 名医巧治愈

□山东杨吉生

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疾,御医日日进诊,屡服良药,但始终不见好转。朝中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江南名医马培之(字文植)被举荐进京御诊。

马培之抵京后立即打探西太后之病况,但关于慈禧之病况众说纷纭。马氏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却不得要领,后经宫中太监得知,西太后患病的真实起因乃有关宫闱之秘,为小产后遗症。马培之深感疑惑:“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原来,慈禧虽然守寡,却是难耐空床寂寞。

次日,马培之在太监的带引下见到了慈禧太后,只见慈禧脸上虽然涂着很厚的脂粉,却难掩血亏的面色。马培之为慈禧跪诊切脉后,立马开方立案,遂呈与慈禧太后。慈禧看过马培之的药方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文植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马培之更是欢喜。因为他对慈禧太后的病因本来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符合产后血证。方案虽未言明病机,然方中却用了不少调经血之药,慈禧对医药素有了解,见马培之方案甚合心意,既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

果然,慈禧服用了马氏的方药,不出几个月,奇病渐愈,至次年春康复。

大众卫生报

董奉巧用药膳疗腹胀

话说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一天晨起正赶往村外出诊,半路上碰见一群抬着滑竿的人,滑竿的竹椅上躺在一位痛苦呻吟的中年汉子。抬竿中的一人认得董奉,急切地说:“董老,真巧,我家大哥肚子胀痛难忍,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宿未睡,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们几个正抬他去找您诊治,快给看看吧!”

董奉忙为病人察舌诊脉,见其舌苔赤黄,肺脉滞涩。又问知病人大便两日不通等情况,想了想,手指前方说:“此前二里有家酒店,你们按我说的菜谱点菜给病人吃:清炒山药、薤白炒鸡蛋、烧鸭肫,另加二两杏仁酒。吃后稍事休息,应该能行。”董奉说完便继续赶路,一群人抬病人匆匆赶往酒店,如言点菜叫酒。

那病人本受一夜折腾,饥渴难当,见了酒菜,便强提精神吃将起来。饭后不多时,肚里便不停地排气,接着内急,痛快地排了大便。随后腹部胀竟霍然消除,感觉神清气爽。众人诧异,却不知个中缘由。

胡须斑白的店老板解释起来:“你们进店一点菜叫酒,我们就知是董老开的药膳方,是治疗肚子胀痛不排便的。”病人此时来了兴致:“您怎么知道的?”店老板说:“董老时常用药膳治病,我们也常做药膳,略知一二。你的病应是肺气壅滞所致,当宣气润肠。山药润肺补脾,生津通便;薤白下气宽胸散结;鸭肫有健脾和胃,化食消胀的药性。加上杏仁宣肺理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和酒的行药效之力,自然见效快。”

用开宣肺气方法来治疗大便不通、脘腹胀痛之类病证,正属中医妙法之一——“提壶揭盖”。(尚学瑞)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贵妃腹胀久不愈 道士山楂除病根

□河南尚学瑞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患了腹胀病,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等症状,见贵妃整日蹙眉叹息,唐玄宗很着急,御医虽为皇妃诊治,但无奈名贵药用了不少,就是不见疗效。唐玄宗只得张榜招名医。

一天,有位道士路过皇宫看到皇榜,表示可以为贵妃治病。道士入宫仔细为贵妃诊脉后,写下一处方:“棠棣子十枚,红糖半两,熬汁饮服,日三次。”随后便不辞而别。唐玄宗虽将信将疑,但此刻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命御医照方遣药。谁知,杨贵妃按此方服药不到半月,病状果然好了。

棠棣子,即山楂,是消食良药,对伤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等症有显著疗效。原来,杨贵妃为使肌肤细嫩光滑,以讨唐玄宗欢心,经常食用一道叫做“阿胶羹”的药膳,因阿胶药性滋腻,久食定会导致腹胀、纳差,所以,道士诊治后,明白了贵妃的病根所在,故予“山楂、红糖熬汁饮服”,起到了很好的消食化积作用。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王贶一针治奇症

□江西梅承鼎

北宋时,南京有个读书人名叫王贶,曾拜岳父宋颜叔(当时的名医)为师,学习医术。岳父见他虚心好学,也尽自己的全力传授医技。

一日,开封城里有个大商人名叫张广财,不知什么原因得了一个怪病,舌头吐出老长,怎么也收不回去。张广财先后请了许多医生诊治,效果均不明显,心想:“成天吐着个舌头像吊死鬼一样,这可怎么办啊!”于是,家人只得写了一纸“招贤告示”贴于闹市:“如有人能治愈这种怪病,愿出重金酬谢。”

王贶见了这个告示之后,暗自思量:“我何不去试试?”于是,王贶在家仆的带领下见到了这位大商人张广财,一番诊视后,王贶突然想起岳父曾经教过他“奇症怪病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往往针到病除”。于是,他取出银针,在张广财舌头底部的金津、玉液两穴之间扎了一针。

没想到这一针下去,张广财的舌头很快就缩了回去,经过几天的治疗,张广财的舌头就能够伸缩自如了。

从此,王贶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京都,求医者络绎不绝。后来,王贶还受到皇帝的信任,被任命为“宫廷大夫”。到了晚年,王贶写下了《金生指迷方》一书,后来还被收入了《四库全书》,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

大众卫生报

熏蒸疗法治愈太后中风

□山东杨吉生

许胤宗是南朝陈国官员,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由于治好当时柳太后的中风病而出名。

据说南朝陈国的柳太后有一年患上了中风病,嘴巴也歪了,既不能言语,更不能服药,御医们想了很多办法,可就是效果不佳。而许胤宗给柳太后看过之后,命人煎了十多服治疗中风的黄芪防风汤,其他御医知道后都很不屑:“明明知道太后不能喝药,还做这么多汤药有什么用啊!”然而,许胤宗将煎好的药液并非是给柳太后喝,而是叫人把滚烫的汤药放在太后的床下,待药物的蒸气慢慢熏蒸,不料,数小时后,太后的病情竟有了明显好转,可以开口说话,不久便能正常进食了。

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蒸发之气体熏蒸病人的全身或某一部位,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至体内而发挥药效,起到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祛风除痹等功效。而许胤宗将汤药放在柳太后床下,使药物通过蒸气慢慢进入了柳太后肌肤,并从肌肤进入身体,达到治病的目的。熏蒸疗法虽然现在不算什么,但是对一千多年前的医家来说,能想到这样的方法,令人叫绝。

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