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其本

2015-01-24  1932  来源:《祝味菊医案(一)》 

治病必求其本

顾姓老人年 60 余岁,农民。勤于耕种,酷暑暴雨,经常感受,为时既久,寒热往来不清,头昏呕吐,胸中闷满,四肢无力,不思纳谷。请医生诊治,认为暑湿相搏蕴于内,应用芳香化浊如青蒿白薇佩兰之属,服后毫无效果。另请医诊察,适热多寒少,热度较高,口渴欲饮,面红溲赤,时欲恶心。诊为瘅疟,用石膏知母甘草再加清暑之品。2 剂后,热不退,腹部左侧膨胀不软,胸中更闷,不欲食,善呕恶,日夜不安。于是又请医求治。改弦易辙,予以温中之品,药服 2 剂,腹中较舒,寒热往来如故。遂遍访名医多人。治皆不效。闻祝医之名,请其医治。祝诊曰:“贵恙风寒之邪进入少阳,一剂小柴胡汤即可愈者,何惜而不用欤。只见高热而用白虎,以致腹部胀满,左侧硬而不软,即气血积聚。此即疟母。乃脾脏肿大,疟疾形成疟母,如不刈其根,则疟疾不愈。”乃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达原饮、人参鳌甲煎丸法复方图治,直入少阳以祛风寒湿邪,再益正软坚以刈疟母。处方:柴胡、桂技、炒白芍各 9 克,淡干姜 6 克,制川朴、草果各 9克。姜半夏、附片(先煎),各 12 克,生牡蛎 30 克,制南星 6 克,人参鳌甲煎丸(包煎)9 克,陈皮 9 克。服 3 剂,寒热时间已经缩短,左胁坚硬己经转软,腹胀渐松,再照前方加人参 9 克。又服 3 剂,诸症已消,已能食,精神增加,面现红色。继续调治一月以后,康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