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心悸(2)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痛只因脉络瘀,悸动缘由气血虚

2014-12-17  3757  来源:奇难病临证指南 

16、心悸 (2)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 胸痛只因脉络瘀,悸动缘由气血虚 贾x,男,50 岁,住陕某部队干部。1976年5月24 日初诊:胸闷胸痛及心悸两年。患者发现心跳偶有已数年,因无明显症状未予重视。近两年来有时感心悸、胸闷及左脚部轻度刺痛,于去年赴北京某医院,多次查心电图均提示有室上性期前收缩,结合其他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用中西药治疗数月,症状有改善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室上性期前收缩终未控制,故来求治。查其脉沉弱而代,舌淡红苔白薄,边紫暗,稍胖。分析其证属于胸痹及心悸。缘心气亏虚,心血暗耗,血运迟滞引起心脉血瘀所致。治宜益气养心,化瘀通脉,宗炙甘草汤化裁。处方:炙甘草6 克,当归12克,丽参须6 克,生地12克,麦冬9 克,柏子2克,炒枣仁12克,天冬9克,菖蒲9克,丹参24克,玄参12克,赤芍9克,红花12克,三七3克(),水煎服。 复诊(7 月20 日):服上方28剂,各证均有减轻,精神好转,心跳间歇明显减少,有时一至二、三天现间歇。因故曾停服一段中药。脉较前稍有力,偶见代象,舌同前。继守初诊之方,将生地易为熟地12克煎服。 三诊(11月4 日):上药服30余剂,期前收缩在数日中偶而出现,睡眠好转,在气候寒冷时偶感胸闷胸部轻度刺痛,遇情绪兴奋激动时感到心悸,余尚可。近曾在西安某医院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径增宽,室间隔略厚。脉转沉弦较前有力,舌淡红苔少,尖边淡紫。守原方,将丽参须改为丽参6 克,芎9 克,薤白12 克,以增益气通阳行血之力,去柏子仁,水煎服,20 剂。另在此汤剂的基础上加香附,柏子仁12克,增3倍剂量,制成蜜丸,早晚各服9克。 一年后随访,自服上药后,除偶有胸闷外余证均消除,舌不紫暗,苔白薄,脉弦缓不代,多次作心电查未见室上性期前收缩。 按:心悸一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尤其器质性病变所致者,病情顽固,治疗不易。 今所收两案,一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一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皆较棘手。前案患者气短、心慌浮肢肿,按之如泥而凉,似为肾阳亏虚,阳不化气之证,然患者无腰痛肢厥,畏寒怕冷之象,参合食欲,胃脘部胀满,气短声低等,知其中阳为水湿之邪所困。脾失健运,聚湿为饮,饮邪上犯,心悸乃作,肌肤。水肿可见。阳为阴阻,心脉不畅,瘀由是生,是故治疗侧重中焦,方以苓桂术甘汤健脾温中,通气,通利水道以消水饮之邪,增党参健脾补气,中强脾自转运,加陈皮行气理脾,消满开胃,又防诸药。合丹参、柏子仁,养血和血,化瘀通络,宁神定悸。守法服用,待饮去悸止,变汤为丸,以缓缓收功, 第二案患者脉沉弱而代,又见心悸,与炙甘草汤证之脉证,病机相符,惟尚有心脉血瘀之胸痹,故宗草汤,去桂、姜之温散,加红花、赤芍、川芎、三七、薤白以化瘀通阳宣痹;去阿胶、麻仁之补腻,加、玄参、柏子仁、枣仁、菖蒲等以养血活血,宁神定悸,久服之余,收效较为满意。 由上可见,中医治心悸,重在辨证论治,不可拘泥于现代医学之诊断。有是证即用是药,自有效验。